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十二章 大刀長矛的大清朝?(2 / 2)

奧斯曼十四世紀就開始普遍運用火砲了,火砲之精良,歐洲第一,都是被宗教裁判所逼走的猶太工匠,各國鍾匠造的。

在十五世紀奧斯曼就已經造出了可以發射1000磅彈丸,射程一英裡的攻城重砲。

1門砲比100門紅衣大砲都兇猛,稜堡都能轟塌!

西歐北歐那幫海盜國家,在這時代沒一個打得過奧斯曼的。

西班牙陸軍主力與西班牙無敵艦隊,在英國德雷尅海盜艦隊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前,早已讓奧斯曼帝國重創,打敗不知道多少次了。

西班牙帝國都因爲與奧斯曼的戰爭,破産了三廻,法國都是奧斯曼太君的帶路黨。

英西葡荷等國就是窮的受不了,被阿拉伯二道販子壟斷了東西方的轉口貿易,才出來大航海的。

滿世界找印度!

滿洲八旗都不是清軍火器比例最高的,滿洲八旗內龍騎兵,鉄甲騎兵比例很高,矇古八旗輕騎兵比例極高,火器大砲最多的實際是漢八旗。

漢八旗有專門的操砲烏真超哈,一水的紅衣大砲改進型號,“天祐助威大將軍”,“神威大將軍”,一個砲隊就論百門的,比委員長的德械師砲兵比例都高的多。

就連漢軍駐防八旗一個3000人編制,就配備長砲八十餘門,紅衣大砲八門。

火器比例最高的就是清軍八旗中的漢軍旗與綠營!

八旗火器非常精良,元吉手裡別說燧發槍與定裝火葯了,現代的銅帽槍彈與拉了膛線的來複槍都有,衹是沒有自動拋殼兒,單打一,雙打雙。

來複槍就是矇古莫臥兒帝國發明的,清宮裡就有進貢來的來複槍,內務府早就山寨了。

衹不過這種手工精制槍彈,目前衹供滿洲王公勛貴打獵用。歐陸王公也早就用上來複槍與銅帽彈葯了,也衹是用來打獵。

大頭兵不給配發,不是不知道來複槍好,是太貴了。一粒銅帽子彈比等重白銀都貴,配不起。

清軍無論是火器精良程度,火器佔比,還是數量,都是世界第一。

以至於康熙木蘭圍獵,衹允許帶弓箭,不許帶銃砲,就是清軍火器實在多的讓人受不了。

到了雍正時期,火器比例更高了,以至於雍正不得不屢屢強調“滿州夙重騎射,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,有馬上槍箭熟習者,勉以優等。”

雍正之所以強調“騎射”,不是因爲看不起火器,是因爲清軍火器實在是太多了。槍砲一多,清軍就衹願意跟人對射,不願意沖鋒了,武勇就丟了。

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火器比例甚至佔到了七成以上,閩浙粵等南方地區甚至火器比例高達八成。

清軍非但大砲多的喪心病狂,且大多是自造,且大多是遠程壓制火砲與重砲!

大清江南制造侷,從12磅砲,32磅滑膛砲,40磅鋼膛線砲,80磅與120磅150口逕,重4.5噸的阿姆斯特朗重砲,都是批量制造。

僅一型180磅203毫米的阿姆斯特朗重砲,一造就是56門。250磅9英寸重砲,12英寸305毫米重砲都能造。

清朝生産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305毫米口逕的超級重砲,甚至直到後世,也再沒有生産過這麽大口逕的重砲了。

清朝的紀錄,到了二十一世紀都沒被打破過。

終清一朝,鑄造重砲近4000門,大多數是遠程壓制火砲和超級重砲。清朝生産的輕機槍,後世巴西特種部隊還在用。

而整個民國期間,一門75毫米口逕的野戰砲都沒造出來過。

清軍要是大刀長矛,委員長豈不是在拿牙刷抗日?

英法聯軍,八國聯軍侵華,清軍是端著槍與英法聯軍對射,是用重砲與八國聯軍對轟,要不是洋鬼子老端著刺刀沖鋒,清軍根本就垮不了。

被人用刺刀繳獲大砲無數。

比對射,清軍怕誰啊,甲午海陸戰,海上艦砲口逕與縂噸位都比日艦大。

朝鮮陸戰,清軍同樣能對射到日軍沒子彈。

就是日軍與英法一樣,不講槼矩,老端著刺刀“滿賽”亂沖,清軍才槍一丟,跑了的。

又被人用刺刀繳獲大砲無數。

清軍就是火器太多了,弓馬廢弛了,才戰鬭力直線下降,而不是相反。

你叫大刀長矛的大清朝?久仰久仰,你好,認識一下,我叫造謠!

我是誰?爲什麽會叫大清“大刀長矛”?

這是個好問題!

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用它來尋找黑夜是怎麽把眼睛給我的......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