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九十七章 失和(2 / 2)


“昭和愿受责罚。”姚心萝语气平静地道。

萧源轻叹了口气,上“就罚你不准改口,以后都叫我八哥哥。”

言罢,萧源也不等姚心萝再说话,转身就往宫里走去。

姚心萝站起身,看着他的背影,皱紧了双眉。

“姑娘。”冬林轻唤道。

姚心萝深吸了口气,道:“没事。”在外站了一会,姚心萝才带着婢女们进去。

萧源看到姚心萝进来,笑道:“昭和妹妹来了。”他的那表情,就好像刚才在外面拦住姚心萝的人,不是他一般。

姚心萝微勾了下唇角,从冬柳手中接过紫檀木雕花锦盒,递给他,“恭祝八皇子生辰愉快,小小礼物不成敬意,还请八皇子不要嫌弃。”

萧源凝视着她,笑道:“昭和妹妹送的东西,我不可能会嫌弃的,多谢昭和妹妹还记得我的生辰。”

姚心萝扯扯嘴角,勉强地笑了笑。

给萧源过了生辰的第二天,姚心萝出宫回家了。马车停在二门处,姚心萝下了车,发现二门处停着一辆马车,随口问了一句,“是有人出门?还是有人来访?”

“回四姑娘的话,这是二太太要的车。”婆子答道。

姚心萝没再多问,带着婢女进门,迎面就看到姜氏,毫无仪态地朝这边走来。

“二婶婶。”姚心萝待她走近,垂首唤道。

“心姐儿回来了。”姜氏没心情与姚心萝寒暄,说了这么一句,就从姚心萝面前走了过去。

姚心萝看着她匆匆而去的背影,微微蹙眉,出什么事了吗?姚心萝揣着疑问进了澹宁居,给韩氏问了安,在她身边坐下,道:“母亲,二房那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?二婶婶出去了。”

韩氏嗤笑一声,道:“你二婶婶长本事了。”

“啊!二婶婶她做什么了?”姚心萝问道。

“你二婶婶帮你二叔谋了汴州府通判一职。”韩氏不满地道。

姚心萝微愕,“二婶婶为什么要让二叔外放?”姚训锶的年纪不算大,外放历练也属正常,但府里一点风声都没听到,这就有点奇怪了?

“谁知道她怎么想?”韩氏冷笑,“还瞒得死死的,今天要不是你二叔接到了公文,还不知道这事呢。”这所以公文下得这么晚,是因为汴州府的通判的祖母病故,回家守孝,才空出了位置。

“二叔不愿意?”姚心萝问道。

“若是愿意,姜……”韩氏顿了一下,不愿在女儿面前说妯娌的闲话,“大人的事,你小孩子别管。回院子歇歇,一会再过来陪娘用夕食。”

“走来走去,好累,我就在娘这里歇一会吧。”姚心萝抱着韩氏的手臂,撒娇道。

“你个懒丫头。”韩氏嗔怪在她额头上点了点,吩咐婢女伺候姚心萝去碧纱橱歇着。

姜氏坐着马车,直奔她舅舅陈见荣家,陈见荣与同僚相约喝酒,不在家中,她扑在她舅母季氏怀里,委屈地边哭边数落姚训锶,不争气,烂泥扶不上墙之类的话。

季氏是知道姜氏为姚训锶谋官的事,但没想到夫妻并没达成共识,安抚了她许久,留她住下。

姜氏原本是想等姚训锶来求她回去的,可是第二天一早,她留在府里的心腹婆子来禀报,她的堂弟离城还有十里路。姜氏这才想起堂弟进京赶考的事,她不能对堂弟置之不理,只能自行回家。

姚训锶见她回来,冷冷地道:“行装我已经收拾好了,如你所愿,我明日就去汴州府。”

“老爷,你明天就走?我要与你同去的。”姜氏急声道。

“怎么你把女儿丢给大嫂也就罢,难道连你家的亲戚,也要大嫂帮着你招呼?”姚训锶不满地诘问道。

姜氏想想也对,改口道:“那等春闺过后,我在去汴州府。”

“不必劳烦太太了,老太太指了人照顾我的起居。”姚训锶站起来,弹了弹衣袍并不存在的灰尘。

“老爷这是什么意思?老太太她凭什么指人过来?”姜氏愤怒地问道。

“老太太是我的嫡母,她指人过来,有何不可?”姚训锶没有告诉她,他已拒绝了老太太的“好意”。

姜氏扑过去捶打他,“姚训锶,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?我为你生儿育女,我为你操持家务,我为你想尽办法谋求外放。你不但不知,你还这么对我,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,刚升官,就想抛弃糟糠。”

“我没让你为我谋求外放,是你自作主张,是你要把我推开的,现在这样,是你咎由自取。你好好留在家里反省,若还是不知错,自以为是,我会纳一房良妾回来伺候我。”姚训锶推开她,拂袖而去。

“老爷。”姜氏怆声喊道。

姚训锶没有停步回头,撩开门帘,迈出门槛,重重地将门帘甩了回去。

姜氏呆呆地盯着门帘,她让他外放,明明是为了他好,他却不领情,她怎么就嫁了这么个不求长进的夫婿?姜氏悲从心起,嚎啕大哭起来。

心腹婆子和贴身婢女闻声,赶紧进来劝解。

这天下午,姚家迎了一大波客人,共计有:孔氏三兄弟、韩氏两兄弟加上韩嘉缣的未婚夫康恽、姜氏的堂弟和堂弟妹、方氏的姐夫和弟弟、柳氏的两个表兄。

这些人不是同时从家里出发来京都的,但很凑巧的,同一天抵达京都到发姚家。都是姻亲,自然不能让他们去客栈住,更何况京都各个客栈都人满为患,全是进京赶考的书生。

姚家是世袭国公府,府邸占地面积宽,别说来了十几个人,就是带一百人,也有地方住。除了姜氏的堂弟和堂弟妹,交由姜氏安排。其他人,韩氏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了勤院和忠院。

韩氏打发问柳让姚心萝去澹宁居,见孔家的三位表兄和韩家的两个表兄。姚心萝刚午睡起来,换了身衣裳,去了澹宁居。

“小表妹,你不要再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了,你小表兄我承当不起。我实话跟你说,我不是来参加会试的,我连童试还没参加,我进京是为了吃京都的美食和观赏京都美景。”孔家三兄弟中,年纪最小的孔意秋笑道。

孔家另外两兄弟,面红耳赤,不用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吧?虽然是实话。

韩氏笑道:“秋哥儿来得好,做甚非要参加会试了才来京都?这京都的美食、美景,是值得一尝一观的。”

“婶母所言有理,小侄打算在京都多住些时日,不知可否?”孔意秋笑问道。

“你这孩子问得这什么话,在自家叔叔家里,你想住多久都行。”韩氏笑道。

“谢谢婶母收留。”孔意秋起身,长揖为礼。

姚心萝看着他,明眸流转,笑意盈盈,她觉得这个小表兄跟姚敦臹一样,是个活宝,两人必会相见恨晚的。如姚心萝所料,姚敦臹回来,与孔意秋交谈了一会,那就王八看绿豆,对上眼了,越谈越投机,相约明天去福客来大吃一顿。

姚训铮得知之事后,不但没有阻止,还让账房支了五百两银子给姚敦臹。有长子次子在朝中为官,已经很引人侧目,三子年纪尚小,性情活脱,晚几年入朝为官更好。

姚敦臹有了父亲给的这五百银子,以及姚心萝私下贴补他的五百两银子,和孔意秋,在京都各个酒楼、食坊大快朵颐。当然这两位也是好兄长,有好吃的菜和新奇的点心,也会捎带回来给姚心萝品尝。

春暖花开,时光如流水,转眼就到二月初一,姚静香行及笄礼的日子。正宾请的是袁书月的母亲,赞者是姚静甜,有司请的是姚静香的同窗好友担任。

同日,西郊马场经过快一年的整治后,终于能重新开放,让京中公子贵女们来玩耍了。去年四月份的那场惨剧,已渐渐被人淡忘。

这天举办跑马会的人是工部新上任的工部营缮清吏司的郎中,他正好是秦绣莹父亲秦齐的顶头上司。秦绣莹接受了邀请,并在紫燕的怂恿下,把马瑶英给带了去。紫燕看着骑着马跑远的秦绣莹和马瑶英,眼神复杂,片刻后,恢复冷漠的神色,找了个尿遁的借口,远离马瑶英的婢女,趁她不注意,离开了西郊马场。

来马场骑马玩耍的公子六人、姑娘十三人,可是等到下午申时正,要回城时,聚集过来的人里,少了两位姑娘。

“马姑娘和秦姑娘玩得忘记时辰了?快让人去找找。”举办人董郎中的女儿董姑娘道。

各人带回的下人以及马场的人,在马场边找了一圈,没找到马瑶英和秦绣莹以及她们的婢女。马场的管事要疯了,虽说是一个是五品官的孙女,一个是六品官的女儿,可还是比他这个九品太仆寺监副品级高,要是这两姑娘出了事,他肯定会跟前任一样,倒大霉的。

马场管事还要再找,不过除了董家的两个公子和姑娘,没有法子留下来帮着找,其他人都离开了。

半个时辰后,马场四处都找遍了,还是不见马瑶英和秦绣莹她们的踪影,董家的人和马场管事觉得事情不对,一边进城报官,一边通知马家和秦家。

京都府接了这个案子的人是新上任的府丞姚敦臻,他很认真询问了案情,然后派出衙役去马场找人。不过衙役赶到城门时,城门已关了。

姚府丞大义凛然地道:“不能让两个姑娘在野外呆一夜,那太危险了,去拿我帖子,找武大人,请他通融一二。”

董家的两位公子顿时觉得这位梁国公世子,人品好,相貌佳,官风正,若不是他们身份低微,还真想与他结交一番。

马瑶英和秦绣莹早就被带离了西郊马场,衙役们那怕将马场掘地三尺,也不可能找到了,但他们还是在马场闹了大半夜,直到暴雨突至,才躲到马场的小板房里,挤了一夜。天明,城门开启,这一群衙役顶着睡眠不足的脸,回到京都府衙。

这时马家和秦家的人也赶到了府衙,得知没有找到人,心里沉了沉。两个姑娘一夜未归,期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,就算日后找到,也会被人质疑她们的清白。

姚敦臻看着还在下的雨,唇边闪过一抹诡异的冷笑,他不但让京都府的衙役全部出动,还拿帖子,请五城兵马司的人帮忙,搜查的范围,也从马场,扩大到马场周边五里,仍然一无所获。

事情闹得这么大,京中各府都知道马瑶英和秦绣莹失踪的消息。正在练字的姚心萝,淡定地在纸上写下,“自食恶果”四个字。

在练琴的罗素约却无法保持从容,手没能控制力度,勾断了琴弦。

“姑娘,你可受伤了?”婢女关心地问道。

“我没事。”罗素约站了起来,“把琴收了。”

罗素约回了屋,坐在榻上,神情怔忡,她们都出事了,下一个,会不会轮到她?姚心萝是怎么查到她们的?又是用什么法子,将她们掳走的?她们现在会在哪里?会不会已经死了?

罗素约打了个哆嗦,伸手把手炉抱在怀里,可手炉也暖不回她手中的冰凉。

五天后,马秦两家不得不放弃寻找。京都少了两个无关轻重的姑娘,三个月后,千里之外的康城,新开了一家青楼。楼中老鸨姓余,楼中有两个哑巴雏妓。旁枝小事,不多费笔墨。

二月初八是德馨书堂开始报名入学的日子,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,袁家选在这天,让官媒到姚家来提亲。

那官媒还没进门,又来了一个媒婆,不是官媒,是私媒。一家有女百家求,官媒也没在意,与她一起进了门。

王氏听到来了两个媒婆,愣了愣,也没多想,就抬脚进了拙院的西侧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