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庶子功名路(科举)第34节(1 / 2)





  寻芳知道,叶寻芝是有学习的天分的。在叶寻芝这么说之后,他大概猜到了,木秀于林不是一件好事儿。估计先生就是不希望叶寻芝太过出众才下了这样的决定吧。

  童子试其实并不是难度特别大的考试,考秀才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考验学生对儒家典籍的掌握程度。

  只有少部分是比较实务的问题,这是叶寻芳翻看过以前的测试卷子而得出的结论。

  像是秀才,他们考出来除了见官不跪,和一些小优惠之外,是不能做官的。

  叶寻芳穿越之前所在的那个时代,是明朝的时候,举人才都能有做官资格的,在这之前连举人都很难有官做。

  所以许多人家在明朝之后,就将看重门第择婿而转变成了看重举业了。

  而他穿越过来的这个王朝也有着相同的历史,举人最少也能做个县里的小官,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去考科举。因为做官之后阶级就不一样了。

  历史上就有很多考生,就是从寒门农户里面出来的。在这个朝代又有着许多这样那样激励人学习的故事流传,这就导致人们更重科举了。

  但是叶寻芳现在所在这个朝代,跟之前的明朝不一样的是,他这里没有用八股取士。

  这里科举也是三年一科,考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。现在时间长了,就偶尔会夹杂一些别的书本作为考试内容,但是四书五经还是最主要的。

  八股取士是当时明朝为了避免学生跟主考官有贿赂之类的事情发生,所以才采取的一种取士办法。

  因为八股文是很难去写的,对格式之类的都很有要求,这就让考生很难在考卷内夹杂一些能够让考官辨别对象的内容。

  但即便如此,肯定还是会有漏网之鱼。

  况且八股取士之后,让文人学子专注研究八股文,而觉得其它东西都不重要,这就像是现代所说的严重偏科。

  可能对于一部分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是好事,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,所有治国文人都偏一科的话,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儿。

  本国的开国皇帝,大概也想到过这一点,所以叶寻芳目前所处的朝代是没有用八股取士的。

  但是这也有个坏处,那就是科举场中,贿赂的事情屡见不鲜,漏网之鱼多不胜数。

  明清的士人也不都是傻子,八股取士的弊端是肯定有的,他们肯定也有人发现了。

  但是古代跟现代不一样,你要公平公正公开实在太难。即便现在,开了摄像头可以监控高考了,谁又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没有作弊?总还是会有漏网之鱼。

  所以寻芳觉得,八股取士虽然有很大的弊端。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没有办法去更改的一种取士方法。

  这个朝代没有八股取士,想必这时候的皇帝,大概也为考试作弊的学子跟官员们愁大了头。

  可这至少是便宜了叶寻芳,要是让他去学八股文,那可能还得再等上两年才能去考试了。

  学习的时间照样进行着,正月最令叶寻芳高兴的事情,那莫过于宝儿的病好了,能够出来到院子逛逛了。

  二月县试,因为临近考场,整个丹城都热闹了不少,光是参加考试就有成百上千人。

  今年县试共分了五场,县试时考生不用住在考场内,一天只考一场,当天考完当天出来。照着本国的说法,前一场过了就能够有参加府试的机会。

  但是叶寻蕙在第一场就被刷了下来,这件事情还在叶家掀起了不小的风浪。

  因为当初叶寻蕙去考试的时候,连先生叶锦都说过他这次应该差不多了。意思就是他这次极有可能考上秀才的。

  就因为这个,叶寻蕙到处说自己一定会考上的。结果别说秀才了,连个童生都没有挣到。第一场就被刷了下来,简直丢死人。

  叶锦以为这可能是由于这次考试太难,或者有些文章他自己没有跟学生细讲的缘故,便叫叶寻蕙将试题默出来给自己看。

  结果却发现,这是在考试前刚说过的题目。就因为这个,连先生都生了叶寻蕙好久的气。

  先生当时看完那试卷,当场就说了叶寻蕙是太过骄傲自满,觉得他品性还需要锻炼。直叫他抄了一整本书。

  因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些。再去考试,还要等上整整一年的时间。

  叶寻蕙的知识量原本是够的,但是因为他粗心大意,不止错字,还有许多明明会背会默的东西都没能在考场上写出来。

  这就不怪先生会生气了,连金氏知道这事儿后都有些恨铁不成钢。

  第43章

  二月闹剧过后, 三月谷雨前后,空气中都带着湿润。

  叶家来了一房表亲,是金氏的姊妹带着她的女儿来了叶家做客。

  金家本来就是商人出身, 金氏嫁了本地的乡绅,她妹妹则嫁给了临县的商户,家里从不缺钱,日子过得很不错。

  这次之所以来小住, 听说是因为小金氏, 就是金氏的妹妹, 她家男人要到京里一趟, 少说也要半年才回来。

  小金氏嫁的人家姓徐, 徐家没有老人要伺候,今年过年后, 小金氏便到娘家住了一段时间。

  正好年后金氏回家见到了妹妹, 听说这件事儿之后, 就邀请小金氏过来一起住。

  最近叶老爷迷上那之前在叶家唱刀马旦的一个戏子,成日不在家里, 一些小事儿都不愿意过问,金氏只说了一嘴,只怕叶老爷都没听清楚问题就满口答应了。

  这是金氏的亲戚, 按理说不跟叶寻芳有什么相干。他们只是名义上的表兄妹,没有任何血缘关系,并不亲近。

  原来,金氏打算叫自己的外甥女来, 是有想要亲上加亲的打算的。

  如今叶家衰败,叶寻蕙将来是要去考取功名的,今年虽然不成, 不还有明年么,努力一把好歹考个秀才举人出来也很配得上她外甥女了。

  如此,叶家跟徐家,一家有钱,一家有名声,在这两县之间也都是有名气的人家,门当户对,又是亲戚,想必两家都是乐见其成的。

  两位长辈原也有意撮合两个小孩儿,叶寻蕙这边儿感觉还算一般。

  古人这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娶个老婆的事情叶寻蕙还是愿意听母亲的话的,只是他对徐家这个表妹徐佳没有特别大的好感,最多只是不讨厌罢了。